November 9, 2011

5.上主慈悲的使徒運動


  在傅天娜修女的日記中,我們遇到一個「新修會」的問題。粗略地閱讀她所作的紀錄可能會想到耶穌要她建立一個新修會來傳揚及懇求天主的仁慈。然而,更深入的分析得到的結論是,耶穌要的不太像是個新的修會團體,而是要一個虔敬上主慈悲的大規模宗教復興運動。這運動的目的是完成教會及世界歷史中現階段的此一任務。
必須說,耶穌從來沒有用過「新修會」這個名詞。祂對傅天娜修女的用詞是:「妳和妳的同伴們」,「這樣的一個修會,」或「這個修會。」但祂使人明白,祂所要的是關於精神的以及這個團體的任務。「妳和妳的同伴們藉由懇求會為妳們自己和世界獲得慈憫,」祂說:「透過愛,你將使天與地複合,你將緩和天主的義怒,」。這是耶穌的第一個要求;祂的第二個要求是:「深入瞭解我的奧秘,你們將認識我對受造物仁慈的深度和我不可思議的美善---你們應使世界知道這事。」為讓天主的仁慈被認知並傳揚給這充滿罪惡的世界,耶穌要求特別為神父及修士、修女們祈禱。「我要你們關心我特別珍愛的兩顆珍珠,」祂說:「這些是神父以及修士、修女的靈魂。你們要特別為他們祈禱;他們的力量來自你們的謙抑。」耶穌對這團體的精神做了簡要的描述:「你們的生活要仿效我從馬槽到我死於十字架的一生;」。

  最初傅天娜修女以為需要一個新修會或能為世界祈求天主的仁慈,宣講令人難以理解的天主的美善並以根本的方式追隨福音,「從馬槽到十字架」效法基督。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因著新的體驗以及天主的啟迪,她還是明白了,那不僅是關於她一直想建立甚至已為它編纂出概略規矩的默觀修會,而且也有關為所有男人與女人以及生活在世上的廣大人類社會成立的積極的團體。
在1938年6月27日,她在日記中寫著:「上主使我在三方面獲知祂的旨意(有關這項任務),但可以說,它歸結於一點。」
第一方面是,離開世俗的靈魂將於天主的寶座前如祭品般焚燒並為全世界祈求仁慈。借著祈求,他們將獲得神父們的降福,透過他們的祈禱,為世人準備迎接耶穌的來臨。
第二方面是,將祈禱與分施仁慈結合在一起的團體。他們將特別保護孩童們的靈魂以對抗邪惡,…並且在這自我中心的世界中勉力喚起愛以及耶穌的仁慈。
第三方面是組合修女院及男修道院以外的人士。世上任何人都可以屬於這個團體,他將祈禱並履行仁慈的行為,至少每日一件。雖然他們「沒有發終身願的義務,」他們「將分享整個團體的功績與特恩。」
從傅天娜修女的描述明瞭,耶穌所指的不是狹義的修會團體,而是單單一個由人們藉天主仁慈的奧秘結合在一起的大團體。那是一種宗教復興運動,透過他們向上主慈悲的虔敬行為而活於信賴與仁慈的福音精神內,它的目的是使耶穌交付給傅天娜修女的任務完成,也就是為世界祈求天主的仁慈,同時特別向全世界宣講這種信仰的奧秘。
這些為天主仁慈作證、並對這混亂的世界宣講以及實行仁慈、並為人類懇求天主仁慈的任務,已經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責付予全體教會。這是最初幾個世紀早期教會的精神,可從教會各教父的著作中得到證明。
如今我們居住在一個有許多基本價值…不僅是基督徒的價值,還有普通的「人類道德價值,即一種道德文化」…已經式微的世界。因此天主的仁慈及宣講此宗教真理似乎構成更新人性與恢復世界和平的一個必要條件。「人類歷史的反抗愈嚴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寫道:「世俗文明愈是疏離,人世間否認天主的手段愈強烈,實際上與許多世紀前隱藏於天主內的這個奧秘愈接近,隨著時間的來臨,人得以經由耶穌基督而參享這個奧秘。」
上主慈悲的朝拜者及使徒們此一運動的起源要追溯至傅天娜修女這位人物。她以完美的方式實現耶穌交托給她以及「這個新團體」的精神和任務。建立「一個新團體」,就她那體會的經歷而言,成了一個為所有被天主仁慈的奧秘所吸引且希望人類和樂幸福的人一條成聖以及作為使徒的清清楚楚的例子。
許多波蘭國內外的神職人員,宗教團體以及一般教友已用各種不同「會員」型式加入了這個上主慈悲的使徒運動。現已有一些為這種被祝聖的奉獻生活而成立的會社,並且還在持續成立中,也有一些由教友組成的社團專事祈禱以及祈禱連同慈善的工作。此外有一些不屬任何團體的人也將崇敬上主慈悲的精神實踐於生活中,因而成為上主慈悲的崇敬者與使徒所組成的大團體之一員。
願參與這項工作的人數能儘量地龐大,因為沒有一樣東西有比天主美善活見證以及攜手共同祈求祂的仁慈更為現今世人所需要,因為-正如耶穌告訴傅天娜修女的-「除非回心轉意信賴我的仁慈,人類不會有和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