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9, 2011

4. c) 上主慈悲念珠串經


  耶穌於1935年9月13-14日在Wilno向傅天娜修女口授這種祈禱。她在一個密室神視中見到一位天使正要懲罰有罪的世界。當她看到這種天主怒氣的徵象時,開始求天主稍微等一會兒,好讓這世界去做補贖。然而,當她來到天主聖三跟前時,便不敢重復她的請求了。而當她開始用她在內裏聽到的話就是向上主慈悲念的念珠禱詞-祈禱時,她感到耶穌聖寵在她靈魂內的力量,而後她看見那懲罰離開了地球。第二天,當她進堂時,耶穌再度給予她詳盡的指示,好知道如何念這種祈禱詞。
  在他對念珠禱詞的說明中,R神父說,我們借著這串珠向天主父奉獻耶穌基督天主聖子(這是祂屬神的位格及其人性,而不只是祂那共同屬於(common to)天主聖父、聖子及聖神而不能拿來奉獻給天主聖父的天主性-Divine natur)的「聖體、聖血、靈魂及神性尊嚴(Divinity)。」但我們可以降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整個人獻上,因為祂自己「為我們把自己交出。」(厄弗所書5章2節)
  當我們拿念珠念串經時,我們是和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為我們及普世人類的罪過」所作的祭獻連在一起。我們借著這串珠向天主父奉獻祂摯愛的聖子;我們依賴的是「我們能用來求天主俯聽我們祈禱的最強大的動機。」
  我們在小珠上念:「因祂的至悲慘苦難,求禰垂憐我們及普世,」-根據這敬禮的精神-這與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苦難及死亡的補贖之關係不如與祂的仁慈那麼大,祂希望賜予人仁慈。
  這種祈禱詞誦念時,本身就是一種仁慈的行為,因為我們藉它求天主「憐憫我們及整個世界。」按R神父的解釋,「我們」這個代名詞指的是念這祈禱詞的人以及他(她)希望或要為之祈禱的人。「整個世界」這些字代表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以及在煉獄裏的靈魂。
  這念珠所用的同一用語是既適合團體,又適合個人的祈禱詞;無需將動詞及代名詞由多數改變為單數,或另外加上一些字。
  耶穌在這串經的誦代中附加以一般的許諾以及某些特殊的許諾。一般的許諾是「它讓我高興而賜給(靈魂們)每日在念串經時他們向我求的一切事物,」。「藉由串經,」耶穌說:「如果你所求的合于我的意願,你會得到一切事物,」。天主的意願是向人類表達祂的愛,因此任何與此不合的事物,不是邪惡就是有害的,不會由聖父的至愛賜與。
  這特殊的許諾與死亡的時候有關:「任誰誦念(這串經),在死亡時都會得到很大的仁慈憐憫…縱使是最心硬的罪人,如果他只念一次串經,就能由我無限的仁慈獲得聖寵。」這裏面的意思是指悔改的聖寵以及在聖寵狀態下敬愛天主的死亡。這種許諾偉大之處在於賜與聖寵的條件,就是罪人應照耶穌制定的,以一種信賴、謙遜以及後悔己罪的精神,至少誦念一次整串串經。同樣的聖寵-悔改與恕罪-也將賜給任何在他臨死床榻邊有人誦念這串經的垂危者。「當他人在一個垂死的人床邊誦念這串經時,」耶穌說:「天主的怒氣會被撫平,並有不可思議的仁慈擁抱這個靈魂。」
第三種特殊的許諾涉及死亡的短暫面(而前二種則有關其永遠的結果)。這有二方面:

  .當臨死的人自己誦念這串經時:「當心硬的罪人誦念(這串經)時,他們死亡時會快樂起來;」。
  .當別人圍著這臨死的人床榻邊誦念這串經時:「…當他們在臨死者跟前誦念這串經時:"…當他們在臨死者跟前誦念這串經時,我要站在我父及這臨死的人中間,當作一個仁慈的救主而不當作一個審判者。"」。

  耶穌對所有崇敬天主仁慈的靈魂給予一種許諾,就是在死亡時,他們必「不致恐懼」;祂的仁慈將「在此最後陣仗中保護他們,」。
  敬拜天主的仁慈就是信賴祂,這種串經的誦禱必須湧自對天主美善的一種內心的信賴。
  誦念串經應不只是一種內在信賴的外在行為,而且應是堅持的行為。耶穌許諾,我們能藉誦念串經獲得任何事物,但除了善終的聖寵外,祂並沒有在什麼地方說過一次就夠了。持恒是高度信賴的徵象。
  由於附加於這種祈禱的特殊許諾的浩大,耶穌給司鐸們一種挑戰:「司鐸們要(將此串經)推薦給罪人們作為他們救贖的最後希望。」
  向上主慈悲奉上的這種串經禱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即傅天娜修女在世期間就已經廣為人知了。由於Sopocko神父的努力,這串經的原文被刊印於仁慈耶穌畫像的背面以及書名為基督,仁慈的君王」的小冊子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