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敬禮的要素是一種對天主信賴的態度,它不僅需要望德,也需要信心、謙遜、不屈不撓的堅持及悔悟。「因而它是,」R神父寫道:「一種對天主恩典自動自發、謙遜、堅持不動搖以及由信心所鼓舞的期盼。」信賴的態度對這敬禮的性質而言是如此不可或缺,以致於
1.缺乏信賴的精神便根本不會有對上主慈悲的敬禮,因為上主慈悲敬禮最初始最基本的表達方式就是一種信賴的行動;
2.對上主慈悲信賴的態度本身不只是信賴者永遠救贖的保證,而且也給予他所需要的現世物品,「我寧願天地灰飛煙滅,也願連一個信賴我仁慈的靈魂都沒有,」耶穌對傅天娜修女說。祂接著說:「讓(靈魂們)抱著很大的信賴態度來到這仁慈的海洋裏。罪人們會獲得罪赦,而這種赦罪成義會在幸福中被肯定。誰若將他的信賴放進我的仁慈裏,他會在死亡時充滿我上天的平和」。「我期望將難以想像的恩典賜給那些信賴我仁慈的靈魂。」
在所有天主的工程中顥示給人的天主仁慈,是人行使一種堅持而沒有限制的愛之動機:這些工程依次為創造、救贖及光榮。是天主仁慈的愛促使一切萬有存在,維護一切受造物的存在,關心每一個人的不幸,並使他參與已在地上的以及整個永遠的上天神聖使命,這當能鼓勵我們保持一種堅定不變的信賴。這是一個受造物對其造物主,或是一個孩兒對其天上父親所能採取的最適宜的態度;它是一種將人的靈魂對天主的工作開放的態度。
依R神父的計算,在傅天娜修女日記中,有34次以上耶穌要求我們有信賴的精神;有9次祂談到信賴,視為行這種敬禮時將要賜給的恩典以及現世益處的必要條件。因而這敬禮中沒有任何部份-既非崇敬畫像亦非誦念串珠-會帶來預期的結果,除非它是與真誠的信賴結合在一起,因為敬拜天主仁慈的意義乃是以信賴的行動轉向天主。故而信賴是這個敬禮的必要部份,它也是賜下天主禮物的條件。
這敬禮的第二個必要部份是「對近人主動的愛;換言之,就是向近人行使仁慈。」此處耶穌的要求是要將福音內的「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瑪竇5章7節)加入這個敬禮中。祂告訴傅天娜修女:「我向妳要求仁慈的作為,且須是出於為我而行的愛。無論何時,不論何時,妳都要向近人顯出仁慈。妳絕不能在此事上退縮或設法原諒、寬恕自己的退縮,」。而後祂繼續解釋說,有三種可以可施仁慈的方式,經由作為、言語及祈禱,而精神上的仁慈更有價值。同時祂還給了一個警語:「如果一個靈魂不管任何方式都不實踐仁慈,在審判的日子,他不會得到我的仁慈,」。每一個向上主慈悲作敬禮的人,應該每天至少有一次仁慈的作為。
必須實踐仁慈作為的這種條件表示,由傅天娜修女自耶穌傳話給我們的上主慈悲敬禮,不能只是一種虔誠的風俗習慣,但須是一種「基督徒神修生活深刻體驗的形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